Saturday, October 3, 2015

Teochew club to do more for arts, needy

Teochew club to do more for arts, needy



Chui Huay Lim's modern clubhouse in Keng Lee Road, built at a cost of nearly $70 million, is now a cultural centre where talks and seminars are held regularly.

Chui Huay Lim marks 170th anniversary with a pledge, opera performances and gala dinner

Chui Huay Lim, a club for the Teochews here, is marking its 170th anniversary with a pledge to do more for the arts and culture, and the needy in the community.

Club president Roland Heng, 68, said its modern clubhouse in Keng Lee Road, completed four years ago at a cost of nearly $70 million, is now a cultural centre where talks and seminars on culture and the literary arts are held every fortnight.

"Our exhibition hall on the fourth level is also a popular venue for art exhibitions, especially those featuring Teochew artists," he told The Straits Tim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the club is also spending $200,000 to invite the 85-member Guangdong Teochew Opera Troupe 1 from China to give nine performances at the Kallang Theatre - nightly from tomorrow to Oct 11, and a Saturday matinee on Oct 10.

A gala dinner for about 600 guests, including Deputy Prime Minister Teo Chee Hean, will be held at the club's ballroom today.

At the dinner, the club will present each of seven Teochew clan associations here with $8,000 as bursary money for needy students, up from the $6,000 it gave last year. The clan associations include Teo Ann Huay Kuan, Teo Yeonh Huai Kuan, Singapore Kityang Huay Kuan and Nanyang Pho Leng Hui Kuan.

"We will continue to do more to help the needy in our community," Mr Heng promised.

He said the club had also recently organised its first Teochew karaoke singing competition successfully and that he hoped to make it a biennial event from now.

Until four years ago, membership of the club was restricted to a select group of about 100 of the wealthiest Teochew business and community leaders here.

The tradition of membership by invitation and for men only was started when Teochew community leader Tan Seng Poh set up the club in 1845.

Since the completion of its new clubhouse in 2011, ordinary membership has been opened to all Teochews, irrespective of wealth and gender. However, ordinary members have no voting rights and are unable to become office-bearers in the club, unlike the 100 founding members.

"We have over 300 of these ordinary members now, including some women, and their number is still increasing," Mr Heng said.

~News courtesy of Channel News Asia~

Wednesday, August 19, 2015

先贤收集文献记录‧潮人后代须珍惜传承

吴源盛:先贤收集文献记录‧潮人后代须珍惜传承

马潮联会总会长拿督吴源盛表示,若没有前人不辞劳苦地整合收集文献记录,现今网络资讯再怎么发达,后人也无法了解先贤祖辈过去的伟大事蹟。



马潮联会今日为《马来西亚潮籍文学作品选集》(左)和《潮迁东殖—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潮州人移植史与会馆史略》主持推介礼,推广潮州文学和传承潮人文化歷史。(图:星洲日报)

“前人种树,后人遮荫,我们现在享有的一切都不是必然的,而是先贤留下的,因此后人们更要好好珍惜及保留,让后代从中学习。”

他是在今日下午出席《潮迁东殖—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潮州人移植史与会馆史略》特刊推介礼,致词时如此表示。

他指出,继东马、檳榔屿、柔佛属会后,东海岸的《潮迁东殖》也终于面世,并希望各属会也能积极响应歷史编辑的工作,让全国潮人史料得以完整的保存。

周素英:首个研究
东海岸潮人著作

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周素英指出,《潮迁东殖》是东海岸三州潮州会馆联谊会和华社研究中心进行的第一个潮州人研究计划 她说,此书最初是以“东海岸潮州人歷史资料编辑计划”为名进行,从2008至2014年经过两个阶段,并获得中国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进修的博士研究生何启才协助下,才顺利完成。

辛升儒:
谨记先辈下南洋歷史

此外,关丹潮州会馆会长王永明今日代表《潮迁东殖》发起人辛升儒,代读其讲稿时表示,在现今许多海外华人都在忙着寻根追溯远在中国的潮人文化和史蹟的同时,也不应该忘了着手记载潮人离乡背井,下南洋在当地开荒茁土和披荆斩棘的辛酸史蹟。

他说,先辈的努力和足蹟得以完整地被记录,是潮人的回忆也是智慧的宝典,让这段歷史不被空白或忘却。

他也感谢金马仑韩江公会、吉兰丹潮州会馆、甘马挽潮州会馆、关丹潮州会馆、北根潮州会馆、淡属潮州会馆和登嘉楼潮州会馆在采集时给予的配合。

另一方面,当日也举行了马来西亚潮籍文学作品选集推介礼,马潮联会副总会长拿督蔡树民致词时提到,此选集內容充分表现潮人对文学创作的热忱,必定能引起读者们的共鸣。

他说,马来西亚阅读风气逐年滑落,因此该会希望通过出版《马来西亚潮籍文学作品选集》来吸引民眾阅读,间接地提高阅读风气,创造一个书香社会。

(星洲日报‧东海岸)

Tuesday, August 18, 2015

比起三四十年前 盂兰潮剧观众大减

比起三四十年前 盂兰潮剧观众大减

鬼门关开,新街头、大门楼和猪肉街中元盂兰胜会已搭棚上演潮剧,请来30多名来自泰国及中国的潮剧班演出,但观众人数比从三四十年前,减少许多。

该街区主席刘鼎和(56岁)说,该街区在1918年前便已存在,被喻为“中元第一街”,普遍上被认为是全槟甚至全马,第一个以固定形式成立的中元街区。


他说,该街区一般上在鬼门关开的前一晚,已开始上演潮剧,一连4天,直到农历七月初三。


他说,潮剧班多数成员来自泰国,只有不到10人来自中国。


刘鼎和一家三代都住在猪肉街,约40年前,该街区潮剧上演时非常热闹,上百人到来,将小小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车子都不能经过。


他说,潮剧演出期间,该处也有许多小贩摆摊,卖叻沙、炒粿条、卤肉、罗惹、粥、甘蔗水等。


潮剧昨晚第二天上演,晚上8时许观众只有20多人,和当年的盛况有如天渊之别。


刘鼎和说,该街区在潮剧方面,可选择的剧目不多,包括包青天、杨门女将等,基本上请来的潮剧班会哪部就演哪部。


他说,目前槟岛的街区,大约只有不到10个会请人来呈献潮剧,其他大部分设歌台。


目前,该街区只有80多名会员,会员在中元期间的捐款,部分用来维持该街区的花费,部分则会捐给每年槟州中元联合会选中的学校。


游客获安排到后台参观


数名游客周五(14日)傍晚也在潮剧班开演前,获得特别安排,到后台看演员们化妆及了解中元节的典故。


其中,来自澳洲的退休教师凯特(66岁)已是第5年到访,她对槟城华人及印度人的宗教庆典非常有兴趣,这5年来在东南亚旅游,每年中元节期间都会回到槟城。


她说,有时为了更方便欣赏演出,她更会自备椅子,坐着观赏。


~以上新闻转自中国报~

传承宝贵资產 让孩子从小讲潮州话

马潮联潮人之夜. 林宽城:传承宝贵资產 让孩子从小讲潮州话

马潮联会副总会长拿督林宽城说,懂得自家方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乡亲们应让孩子从小讲潮州话,接触潮州文化。

 他说,现在很多青年不知道自己的籍贯,有些连籍贯都搞不清楚,其实中华文化里的多种方言,是祖先遗留的宝贵资產,唯有传承才不会消失。

 他也说,大马7大籍贯的华裔约600万,潮州人约70万,排在各籍贯人口第4位。

各籍贯人口第4

 林宽城昨晚在马潮联潮人之夜接风宴,致词时这么指出。

 当晚也举行第18届全国潮语卡拉OK歌唱总决赛、马潮联青全国杰出属团、优秀单项及全国保龄球比赛颁奖礼。

 潮人之夜宴请人吉兰丹潮州会馆名誉会长暨马潮联会常委拿督曾嘉灵说,吉兰丹潮州会馆热爱乡谊,诚心的迎接乡亲到来丹州,希望乡亲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缘,与全国各地新知旧友多多沟通。

 他说,所谓温故知新,正是马潮联组织结社的初衷,也是乡亲们待发扬的潮州人精神体验。

 马潮联青署理总团长纪继耀说,全国学艺比赛即將进入40週年,全国卡拉OK比赛今年第18届了。

 他说,起初只有书法比赛,后来加入硬笔字、作文和美术等比赛,这些多元素学艺已吸引1万5000人参与,让学术比赛成为马潮联青的名牌节目。

~以上新闻转自中国报~

Monday, August 17, 2015

揭阳会馆首办成年礼 少男少女兴奋“出花园”

揭阳会馆首办成年礼 少男少女兴奋“出花园”

揭阳会馆昨天举行的潮州传统“出花园”成年礼,共有24名年龄介于15至19岁的青少年男女参加,其中有些父母祖籍并非揭阳,有一名参加者的父亲还是印度旁遮普省锡克人。



张琦恩跪地给父母亲敬茶。右一为揭阳会馆会长洪静源。

张琦恩(15岁)跪在颁奖台上,恭恭敬敬地给坐在花梨木椅上的父母亲敬茶,再给母亲献上一枝玫瑰花、一张感激父母恩情的感谢卡。

揭阳会馆昨天上午在芽笼27巷的会所举行潮州传统成年礼“出花园”,张琦恩是第一个上台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参加者,尽管主持人说可选择鞠躬方式,她却毫不思索选择了传统礼仪,双膝跪地给父母敬茶。

《联合早报》

Tuesday, August 11, 2015

马潮联会週年宴及全国大会

马潮联会週年宴及全国大会 - 15日起哥市举行

哥市又迎来一项全国性活动,这回是吉兰丹潮州会馆配合庆祝第57週年纪念,轮值承办“马潮联会第81週年纪念联欢晚宴”及全国代表大会,定於本月15至17日,在哥市进行多项大型活动。



大会为马潮联会三机构代表大会准备的册本。(图:星洲日报)

由於该会3天2夜的活动种类繁多,加上参与的人数已逾千名,所以该会安排部分活动在大宏酒店进行。

陈亚超:盼筹35万经费

筹委会主席陈亚超局绅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本月16日晚宴预计筵开135桌,其中逾千名参与者来自全国各属会。

他说,这是该会第4次承办马潮联会,之前是1975年(承办第36届)、1987年(第48届)、2003年(承办第64届)。

他也说,配合活动,该会准备筹募35万令吉,他本身就拋砖引玉,先捐献5万令吉予大会;该会妇女组也捐献2万令吉,以示鼓励。

出席记者会的还有会长杨菲菲、署理会长辛再扬、妇女组主任陈子芳、青年团副团长陈绅曜。

也是该会副会长的陈亚超续说,筹委会希望达到筹款目標,所以也盼获得州內华团的支持,让活动圆满进行。

他说,除了邀请马潮联会领袖为各活动主持开幕,其中一场保龄球赛则邀请到丹州行政议员拿督阿都法达玛末主持开幕。

(星洲日报‧东海岸)

Tuesday, June 30, 2015

潮艺馆成立一周年呈现‧《龙女情》赢300观众掌声

潮艺馆成立一周年呈现‧《龙女情》赢300观众掌声

配合潮艺馆成立一周年,该馆于日前在槟城表演艺术中心呈现经典神话潮剧《龙女情》,获逾300名观众捧场,全场掌声连连。



吴慧玲(右)及李美贞分别担纲主角海云花及姜文举。 (图:星洲日报)

馆主吴慧玲与柔佛著名潮剧导师李美贞分别担纲主角海云花与姜文举,乐师团领奏则是吴历山,台前幕后逾50名成员也包括来自中国、泰国及新加坡的演员。

主与主仆与仆私定终身

《龙女情》是讲述一段仙与人之间的美丽邂逅,龙女海云花不甘龙宫寂寞,携婢女珍珍姑到福州地界游玩,与书生姜文举及书童偶遇,因互倾慕,主与主、仆与仆私定终身。

该馆顾问林玉裳在仪式上,颁发纪念品予大会鸣锣人,包括槟榔屿潮州会馆主席拿督林嘉水、会务顾问丹斯里方木山、拿督许廷炎、名誉顾问拿督卢梓成、副主席拿督方炎华、苏明亮及雪隆潮州会馆主席吴俊标。

(星洲日报‧大北马)

Tuesday, April 21, 2015

本地电视台答应 每周转播潮州文化节目

吴源盛:本地电视台答应 每周转播潮州文化节目



约200人集聚在柔佛古庙,欣赏潮州大锣鼓观摩会参赛队伍演出。

马来西亚潮州联合会总会长拿督吴源盛指出,本地一所电视台原则上答应该会提出转播潮州文化节目的建议,每周提供数小时时段播放潮州节目,推广潮州文化。

“我们已经与中国潮州和汕头方面接洽,只要潮州方面能提供节目内容,那么就可以落实。”

他说,潮州文化不只是局限于吃潮州菜和喝功夫茶而已,文化概括方言、潮剧、潮曲、舞蹈、工艺、民俗、建筑、人文及饮食多方面。

他昨晚出席“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大锣鼓观摩会致词时,这么说。潮州大锣鼓观摩会是阔别三年后第二次举办,共有8支队伍参与,出席观礼的包括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泰昌博士、总务李富新、工委会主席许良里、观摩会赞助人拿督斯里郭泽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潮州音乐项目传承人余少萤和潮州鼓王陈镇锡等人。

潮州大锣鼓观摩会

吴源盛说,潮州文化扮演重要角色,不单享有地方美誉,在国际已有名望,比如麻坡关圣宫高桩舞狮以及廿四节令鼓,名扬海内外。

“高桩舞狮及二十四节令鼓是大马品牌,也是潮州人的骄傲。”

他说,文化传承使命渐渐落在潮青肩上,要吸引新生代加入,活动必须多元与创新。

他赞扬柔佛潮州八邑会馆过去14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风雨不改,举办系列活动庆祝元天上帝圣寿。从最初的单一酬神节目,发展成人神共庆的嘉年华。

另外,柔佛潮州八邑会馆第一副会长萧进才指出,若说“红桃粿”是潮州美食代表,潮州大锣鼓就是潮州音乐的代表,特色是够热闹,潮州各区庆典一定少不了它。

三月初三锣鼓响不单是元天上帝圣寿庆典,更成为新山人的文化大节目,也是大马旅游局重点宣传节目。

“在现代化的今天,还可以看到有一群人,在认真依循古礼的要求,来进行元天上帝圣寿祭拜仪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他说,品牌需要时间来洗涤,文化的深度也需要时间来累积。

~南洋商报~

Monday, February 16, 2015

卖的人少 吃的人也少 拜年鱼‘熟鱼饭’ 或失传

卖的人少 吃的人也少 拜年鱼‘熟鱼饭’ 或失传

许钦荣老板:熟鱼饭平时吃味道,过年则讨个好预兆。

由拜年鱼煮成的“熟鱼饭”,不但浸煮售卖的人少,吃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可能在本地失传。“熟鱼饭”源自汕头澄海,由于当地过去的渔产丰富,人们把鱼当做饭吃而得名;本地的熟鱼饭中,以俗称拜年鱼的白肚鱼最特别。

“源嘉熟鱼”老板许钦荣(65岁)说,本地现在仅存两间“熟鱼饭”供应商,而他供应的较多;他也供应生鱼给潮州粥摊位和公众烧烤需要的各种鱼虾。

“我是从小和父亲学做‘熟鱼饭’,间中也在巴刹卖了近40年的鱼,当父亲因为脚神经线问题不良于行时,我就开始接手这门生意。”

《联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