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1, 2017

林仁余:潮州话

林仁余:潮州话

想起来小时候我的潮州话应该可以,参与丽的呼声的潮语儿童广播剧录制,印象中剧本是华文,念出来潮州话。

说潮州话的机会渐渐多了,朋友里的几个潮州人,见面耍几句潮州话,词不达意就塞进华语英语,大家高高兴兴的。

和那位91岁潮州老人交谈,他不说华语,从头到尾的潮州话,我努力应对,因为话题不仅是“吃饱了没有”,我不时语塞。老先生在早报上读到潮州歌册的文章,来书店找,还说认识我的父亲。同事帮他找了两本关于潮州话的旧书,他来取书,我们见了面。我当然想从他口中多听些故人旧事,可是自己那口“有限公司”潮语,“一块一块”的,只能简单应对,说不上聊天,我的潮州话的不灵光显露无疑。

去年打算好年底要去潮州看看父亲的乡下时,我有做些准备,不是读旅游资讯,而是通过网上听潮汕地区的潮语电台。以前访问过中国潮剧演员,舞台下,他们潮州话的语速、用词、声调,对我来说,听起来有点吃力,所以多听点当地广播,让耳朵习惯习惯。

小时侯家里说潮州话。小学读潮人办的“端蒙”,记不起和同学是否说潮州话,或许华语多吧。中学去到立化政府华文中学,当然都说华语,有两年连代数几何物理都是用华语学的。少年人除了上学,成天外面跑,潮州话几乎没用上。想起来小时候我的潮州话应该可以,参与丽的呼声的潮语儿童广播剧录制,印象中剧本是华文,念出来潮州话。现在很难想象怎么做到,真想听听当时如何用潮语演小白兔。

前些时候书店里来了一位吴英俊先生,拿了几本《潮州口语集释》,说是自己兴趣编出来的书,大概有兴趣的人不多,就自费出版。庄钦永先生给书写的序说,书中“共收6000余词条,有日常用语,有物品名称,有潮州食物名称,有谚语俗语,包罗万象。它大概可以代表20世纪新加坡潮语的使用概况。更难能可贵的,除了编著者充分利用他的双语能力,在每个词条下,附以英语解说,这是一般潮语辞书所缺少的。”尤其其中包括“外语借词”200出个,“20世纪的新加坡,不同国籍的人在此交往,语言环境非常特别,因此潮语也受英语、马来语、闽南语、粤语、泰语等的影响,逐渐吸收了这些不同语言的词语,形成一种与中国潮汕潮语有些不同的新加坡潮语。”

我特别读了外语借词部分,白巡厝(政府诊疗所)、把家车(私家车)、当公(担保)、地喃(垫褥)、极(蛋糕)、莎文(肥皂)等等。这些用语带回一些回忆,过去的说话,旧日的人事。有些,我许久没用了,现在 如果不是说cake,也会说蛋糕,“极”成了历史名称。那些旧式的奶油霜蛋糕(butter cream cake)或许就是“极”了。“麻槟”(麻脸)也一样属于过去的年代。

去到潮州,我们的导游是个年轻女孩,普通话稍带潮州腔,我们赶快宣布是潮州人,接下来一路的潮州话,音乐般的,人家都说潮州话像唱歌。好几天连续听潮州话,太久没有的经验,好像唤醒了一点什么。几天下来的潮州菜,旧城区里的骑楼室建筑,和南洋地区店屋的神似,也都有帮忙吧。

就说潮州菜,其实我没有什么具体概念,小时候餐饮比较简单,除了吃鱼比较多之外,我会疑问那是潮州菜?比如用高丽菜做的杂菜,肉片炒长豆等等。后来也上潮州菜馆,才知道这道菜那道菜是所谓潮州菜。遇上有潮州食谱也会认真读一读,有些食材调味料是陌生的。短短几天在潮汕,吃的蚝煎没有很好吃,或许没去对地方吧,所以我和潮州菜一直隔了层纱。

91岁的老人后来来信,不是电邮,是一纸的原子笔字。那时代人的笔画,邀请我再聊天,我当然要赴约,只是我努力地想,有什么办法能在短短时间里把我的潮州话捉回来呢?

~联合早报~

李熙爱:不会说潮州话的潮州人

李熙爱:不会说潮州话的潮州人

近期来,我一直尝试在学方言,尤其是潮州话。

要学潮州话,除了因为自己是潮州人,也因为想要能跟老一辈多沟通,尤其是我自己的祖母。我的祖母不会说华语,但大略能听懂,所以小时候我跟她说华语,她就用潮州话回答我,而我也大略还听得懂。

长大后,发现不会说潮州话是一个大问题,我很难跟祖母有效沟通,说话一个字一个字的,谈话内容就只能停留在“吃饱了吗?”“你今天去哪里走走?”

我那些会说潮州话的堂哥堂姐都能自在地与她沟通,和她的关系自然也就比较亲。不像我,有时要多了解一下祖母的生活,却碍于不会用潮州话表达,一切就只能作罢,两人坐着吃饭,相对无言。

今年初,我去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上了三个月的潮语课程,但由于课堂外很少接触潮州话,所以学了后感觉自己仍在原地踏步。

有几位主任知道我去上潮州课,就尝试跟我多用潮州话沟通。有几次,他们甚至开玩笑要我用潮州话汇报新闻,但我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好自动投降用回华语。

过了几个月“牙牙学语”的日子,我的程度还是惨不忍睹,但至少有人肯跟我练习,所以进步了那么一点点。

最近,我找到另一个学习方言的方式。陈子谦执导的方言剧《吃饱没?》虽然主要是向乐龄人士传达本地的不同政策,但对我而言,却是多一个接触方言的平台。一边看戏时,我就会一边拼命记录下常用词汇的方言读音。

所以,当政府上周宣布将推出《吃饱没?》第二系列,还会推出全新的方言综艺节目《欢喜就好》,我心里还真欢喜了一下,心想又有多几个平台学习了,也以为这是政策逐渐开放的趋势。

使用方言政策保持不变

很可惜的是,报道的最后一句提到,政府对于传播媒体使用方言的现有政策仍保持不变。

目前本地方言节目的制作目的,似乎都局限于要单方面传达政策。但若只把方言当传达讯息的工具,而忽略了它本身的价值,岂不是太浪费了?

方言承载丰富文化,也承载一代人的故事。对我而言,方言就是一把钥匙,让我进入这一代人的世界,去聆听他们的心声。那天碰到一名老妈姐,她只会说广东话,想要跟她闲聊都完全不可以,而她的精彩故事,就只能在我面前止步。

虽然没人阻止我们学方言说方言,但不允许传播媒体使用方言的政策,造成整个大环境不利于也不鼓励我们学习。很多年轻人也和我一样,因接触平台不多而不太会方言,结果与祖辈出现隔阂。

方言不是敌人,它就如其他语言,能打开一扇门,聆听另一个世界的心声。现在的我,想趁还来得及时,赶紧尝试寻找这把钥匙。

倘若一路上有太多阻碍,又没人愿意帮助要学方言的人,我担心社会一旦把钥匙弄丢了,门另一边的世界,也就一同消失了。

~联合晚报~

Sunday, September 17, 2017

狮城首办 潮州美姐选美赛

狮城首办 潮州美姐选美赛


“潮州美姐选美赛”20位佳丽,都会接受专业培训。


1988年新加坡小姐张思丽,负责培训及担任赛事评委。


左起为方若琪、陈锦慧及林玟希。

新加坡会馆办选美赛!专为潮州美眉举办、以旗袍替代比基尼的首届“潮州美姐选美赛”,本月底在金沙举行。

第一届“潮州美姐选美赛”(简称“潮州美姐”)是由潮州八邑会馆主办,1988年新加坡小姐张思丽培训及担任赛事评委,吸引约40名潮州美女参加,经过一轮筛选,最后20强将在本月30日角逐桂冠。

其中一名决赛佳丽是24岁的林玟希。她拥有古典钢琴八级证书、来自名校莱佛士初级学院,去年毕业于国大工业设计系。

她受访时说,小时候外婆常用潮汕话跟她和弟弟沟通,但她都夹杂华英语回答。平时也以英语和家人沟通,很少机会学潮州话。

她说,参加“潮州美姐”后发现其实潮汕话很有趣,可以通过比赛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她认为,专为潮汕人举办的“潮州美姐”有别于其他选美赛。“因为一般选美赛都是穿比基尼,而这个是穿有特色的旗袍。”

她指出,大多数年轻人都不会主动走进方言会馆了解,这样的比赛起到了推广的作用。比赛后她还会继续留意并参加会馆活动,了解更多潮汕文化。

林玟希计划未来创业,她即将为一个有意开拓本地市场的日本农业品牌做协商工作,当中也学以致用工业设计的训练,希望为创业累积经验。

“潮州美姐选美赛”决赛将于30日在金沙酒店会展中心四层举行。当天还会有配合会馆88周年庆的“88周年历史长廊展”提供公众浏览。


闯入大决赛的女律师陈俞君。


“潮州美姐选美赛”的20强佳丽首度公开亮相。

~中国报~

Sunday, July 23, 2017

八邑会馆与潮创会联办首届创新创业赛

鼓励年轻潮人创业与交流 八邑会馆与潮创会联办首届创新创业赛



汕头潮创会主席团主席吴锡雄(右起)和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林雍杰及会馆董事兼青年团署理团长黄亮合影。(受访者提供)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鼓励年轻潮人创新与创业不遗余力,前天特地和中国潮人创新经济促进会(潮创会)联手举办“首届全球潮人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遴选优胜项目参加8月中旬在汕头举行的总决赛。

在纬壹科技城起步谷(JTC LaunchPad@one-north)举行的新加坡赛区半决赛,共有14个项目组参赛,结果选出了五个优胜组。

他们是titi.ai(智能家具图像识别)、Policypal(保险保单管理app)、CDPE空调(新一代环保节能冷气技术)、IUIGA爱优+(新电商模式)以及买卖生意网(中小公司交易平台)。

潮创会主席:美国硅谷之外新加坡是第二海外赛区

上述五个优胜者呈献的录像资料将交给大赛主办方,作为参加全球半决赛甄选报告。这个半决赛入围者将有资格参加8月12日全球赛区的总决赛。

潮创会主席团主席兼理事长吴锡雄(47岁)前天率团访问潮州八邑会馆。他受访说,潮创会选择新加坡作为美国硅谷之外的第二个海外赛区,是因为新加坡是“亚洲硅谷”,能把创新理念及资源同创业者做深度对接。

他说,自“一带一路”政策提出以来,新加坡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连接点,“新加坡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理念方面都非常超前。”

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兼青年团团长林雍杰(56岁)说:“潮人创新创业大赛是双向的,有点子有新方案,有成功的机构,需要找到愿意投资的财团,这方面潮创会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他说:“这个活动不仅局限潮州人,创业方案不是潮汕人的,但由潮汕人投资,也可以达到共享资源、共创未来的目的。这样的想法比较前卫。”

林雍杰强调,潮州八邑会馆青年团非常支持联办这个活动,这是会馆与时俱进和年轻化的一项活动,鼓励年轻人创业,也鼓励交流。

潮创会设于中国汕头龙湖区,2015年8月成立,致力于连接全球商政资源,为潮籍互联网、创新产业精英提供对接资源、互动促进的发展平台。至今它已先后成立上海、广州、北美、北京四个分会,筹设中有深圳与新加坡分会。

与吴锡雄等人一起访问新加坡者,包括由汕头市龙湖区人大副主任郑伟光带领的该区政府代表及潮创会主席团多名代表。

~以上新闻转自早报网~

Sunday, May 28, 2017

揭阳会馆走入学校讲解潮州文化

揭阳会馆走入学校讲解潮州文化



揭阳会馆潮乐团向培华学生介绍潮州经典曲乐。(受访者提供)

新加坡揭阳会馆应邀到培华长老会小学,为该校五年级学生开办潮州文化课,讲解潮州文化、民俗、民乐及介绍潮州美食。

潮州文化课一连举行两天,每天两课,每课90分钟。第一天重点介绍潮州移民到新加坡的简史、潮州先贤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会馆举办的潮州成年礼“出花园”;第二天重点介绍潮州乐器,并现场演奏和演唱经典潮曲、以潮语朗诵唐诗、学习潮人礼仪与家人的潮语称谓。

~联合早报~

Monday, May 8, 2017

揭阳会馆 复办潮州成年礼 植物园上演潮乐会

揭阳会馆 复办潮州成年礼 植物园上演潮乐会



 揭阳会馆与潮团在醉花林俱乐部联办潮州传统成年礼“出花园”。图为工程师谢礼东和太太林惠燕接受幼女谢伊羚敬茶。(陈渊庄摄)

去年由揭阳会馆主催的“出花园”,获得潮州八邑会馆、醉花林俱乐部、义安公司和潮州总会的支持与赞助,参加成年礼的青少年,从前年的24人增至27人。

揭阳会馆于2016年8月14日在醉花林俱乐部,众多潮州同乡面前,成功举办传统潮州少年成年礼“出花园”;以及在去年11月底配合75周年庆,在新加坡植物园举办大型潮州音乐会“乡情潮韵”,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两个潮州文化活动。

~联合早报~

Monday, April 24, 2017

八邑会馆筹募3000万 兴建潮人文化艺术馆

八邑会馆筹募3000万 兴建潮人文化艺术馆



潮州八邑会馆会务顾问郭明忠(左)为潮州八邑会馆国内外事务组主席吴木兴别上名牌。(邝启聪摄)

潮人文化艺术馆落成后,将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表演,开设学前教育和和烹饪培训班等。筹款委员会至今已筹得超过535万元;有关基金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运作细节以及文化艺术馆建筑设计,将会在三个月后公布。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着手筹募3000万元,兴建一座展示独特潮州传统、经商理念与价值观的“潮人文化艺术馆”。

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吴木兴前晚在国内外事务组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就职典礼上讲话时说,潮人文化艺术馆落成后,将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表演,开设学前教育、技能提升和烹饪培训班等。

“当然,也将设立杰出潮人展厅,介绍各领域及社团间杰出潮人的生平及事迹。”吴木兴也是潮州八邑会馆国内外事务组主席。他最近受委为潮人文化艺术馆负责人,筹募建馆所需的3000万元建设基金。

他透露,新届理事会通过建馆建议仅一个月,筹款委员会单向文化艺术馆发起人筹募的基金,至今已超过535万元;有关基金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运作细节以及文化艺术馆建筑设计,将会在三个月后公布。

建馆地点未确定

吴木兴强调,建设潮人文化艺术馆,需要潮人的帮助与支持,希望大家共同为之努力。“潮人文化艺术馆建设基金委员会今年内成立,我将继续寻找新的发起人加入委员会。”

他也衷心感谢承诺支持潮人文化艺术馆建设的赞助商:优能源集团电力零售公司、珍宝餐饮集团、梁苑集团、新海逸集团、全美世界、葡萄酒商EPL ALLIANCE、谢钦利集团控股、長城集团、银丰当、杰特科术集团和Markono印刷媒体私人有限公司。

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询问时,吴木兴说,现在还没有确定建馆地点,但从两次举办潮州节所得到的热烈反应,以及去年成功举办潮人企业家奖的经验显示,建设潮人文化艺术馆现在正适其时。

潮州八邑会馆国内外事务组现有组员超过130名,新加入者共有38名,包括企业家、专业人士、社会活动家和社会名人。新组员当晚也受邀上台接受别名牌加入仪式。

国内外事务组新届执委会就职典礼,在圣淘沙名胜世界东区宴会厅举行,人力部政务部长张思乐是主宾。出席观礼嘉宾,包括教育部兼贸工部政务次长刘燕玲、淡滨尼集选区议员钟丽慧、卸任议员、外国使节和潮团代表。

吴木兴讲话时也强调,国内外事务组的愿景、使命与潮州八邑馆完全一致,“我们的愿景是实现亚洲潮人大团结。我们的使命是传承与弘扬潮汕文化,敦睦乡谊,加强新加坡和亚洲潮社凝聚力。”

“从国内外事务组的愿景与使命可以看出,它是潮州八邑会馆实现潮人大团结的中坚力量。在此,我由衷地感谢前任会长郭明忠兄长对国内外事务组的支持和鼓励,使国内外事务组能在加强潮人团结、提高潮州八邑会馆影响力方面作出贡献。”

除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内外事务组还与大使馆,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建立良好关系,提高了国内外事务组的知名度。

潮州八邑会馆会务顾问郭明忠讲话时,对国内外事务组办事能力与热忱赞赏有加。他说,该组人才济济,署理主席沈茂强和章凯毓曾协助他成功创办首届潮州节,去年在吴木兴带领下,该组也成功举办了首届“潮人企业家奖”。

他说,国内外事务组组员人数众多,但却从来没有花费会馆半分钱,相反地办了“潮人企业家奖”,还将盈余20万元拨归会馆,精神可嘉。

“潮人企业家俱乐部”成立 促进探讨发展商机

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吴木兴宣布,“潮人企业家俱乐部”成立。

对于设立这个俱乐部的缘由,他说,去年举办首届“潮人企业家奖”评选活动,有28位企业家获奖,“评选过程中,跟这些潮人企业家交流与互动,我们萌生了成立‘潮人企业家俱乐部’的想法。”

他也宣布:“潮人企业家俱乐部主席由陈展鹏担任,俱乐部将成为潮人企业家探讨未来发展商机的平台。”

提起第二届潮人企业家奖,他说,国内外事务组决定于明年举办,“我们打算邀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潮人企业家也参与评选,使这个奖项扩大至亚洲。”

陈展鹏是精工科技集团总裁,为首届“潮人企业家奖”中,获颁“最卓越企业家奖”三名得奖人之一。

他受访时说,他在中国经商与潮人企业家交往,发现潮人企业家的家乡观念浓厚,非常乐意而且无私地帮助同乡克服经商问题。

“因此,我为潮人企业家俱乐部订立的服务宗旨,就是希望潮人企业家能利用俱乐部的平台,密切往来,相互汲取经验,并能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支援团,随时给予其他会员支援。”

他说:“这个俱乐部也将是传授各种商业技术的场所,如基本财务管理、业务策划、产品推销,向老行家或佼佼者学习,还有组团出国考察,开发市场等。”

他说,该俱乐部目前是以潮人企业家奖的28名得奖者为会员,接下来会公布参加俱乐部的细则。

~联合早报~

Tuesday, April 18, 2017

南洋普宁会馆新大厦下月开幕

在会所办千人宴欢庆 南洋普宁会馆新大厦下月开幕



南洋普宁会馆受访董事林怡丰(左起)、陈特平、吴佶财、蔡纪典、陈辉明、陈丽卿及陈来顺。(周国威摄)

新大厦楼高八层,坐落芽笼27巷A,耗资约3000多万元建成。庆利路的旧会所,受南北快速公路扩建工程影响而被征用,政府赔偿会馆约4000万元。

南洋普宁会馆下月14日(星期天)在会所摆千人宴,热烈庆祝耗资3000多万元建成的新大厦开幕。

~联合早报~

Sunday, March 5, 2017

表彰捐50万元贡献 潮安会馆办公室 以荣誉主席“建安”命名

表彰捐50万元贡献 潮安会馆办公室 以荣誉主席“建安”命名



张建安(右)和潮安会馆主席邱荣水在“建安室”前留影,会馆为表彰张建安的贡献,特以他的名字为办公室命名。(唐家鸿摄)

新加坡潮安会馆三年前设立“潮安会馆文教基金”时,会馆的荣誉主席张建安带头捐出50万元。潮安会馆上星期五把潮安大厦三楼的办公室,正式命名为“建安室”,表彰他对会馆的贡献。

目前已累积90多万元的文教基金,主要用来资助会馆所办的“欢乐学堂”。以幼儿和小学生为对象的“欢乐学堂”,目前开了三班,即学前幼儿,小一和小二班,目的是培育知书达理的新一代,同时让孩子们打下更好的华文基础。

~以上新闻转自早报网~

Tuesday, February 7, 2017

唱“大戏”无接班人.戏曲传乡音乡语难

唱“大戏”无接班人.戏曲传乡音乡语难



笨珍潮州会馆将属下的华乐团转型,成立潮乐团,并欢迎各籍贯男女加入,一起发扬潮汕音乐。(图:星洲日报)

祖辈们的乡音乡语,我们现在称的方言,是文化传统、是文化精髓,也是应该得以传承、延续、发扬光大的民族灵魂。然而,现在还有多少华裔子弟能够说得一口流利的方言呢?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为此推出专题《认识祖辈的乡音乡语》,并走访柔州各县的华团,从中了解本地乡团在推动方言文化的努力,也通过受访者发现本地传承乡音的困难与挫折。

此次的专题报道,本报将从多个方向,即举办竞赛、开班授课、学习歌谣和推广戏曲等,从中解析及了解各华团在传承乡音乡语的努力。

进入专题《认识祖辈的乡音乡语》的最后一篇,我们进入历史悠久,且已渐渐被现代人遗忘的“乡音”艺术——戏曲。

潮剧、粤剧、闽剧等等都被现代人统称为“大戏”,尽管仍有一群爱好者在“撑”着剧团,却苦于没有接班人,大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如果说用戏曲传承乡音乡语,那更是难上加难。

麻坡潮州会馆署理主席杨树杰指出,潮汕地区有八邑,乡音大致相同,因此在推广乡音上,他们选择使用最民间的语言。

唱戏可助掌握乡音

他认为,戏曲在推广语言上功不可没,藉由富有情感的歌词与曲调,后代可从中掌握乡音、潮文化及千年历史,因此该馆妇女组自2014年4月4日开办潮曲班至今皆获得母会的支持,而他们也把握机会积极学习、踊跃交流与参赛来吸取经验,在协助推动潮曲与潮剧文化上可谓贡献良多。

笨珍潮州会馆
拟办儿童潮语班

笨珍潮州会馆在过去几年来积极推动传承潮汕文化,除了成立潮乐团及潮韵组,也计划明年开办潮语班,向年轻一辈推广乡音。

物色导师编排课程

该会馆会长黄伟通表示,会馆正在筹备“儿童潮语班”,物色适合的导师及编排课程让会员的子女(6至12岁),从小学阶段有机会学习及掌握潮语。

笨珍潮州会馆在2013年成立供各籍贯人士免费学习的“笨珍潮乐团”,朝向为笨珍建立一个民间艺术舞台目标迈进。

该馆每年新春期间举办《锣鼓响、过好年》新春晚宴,在农历七月初七举办潮州传统成人礼仪式“出花园”,也联合其他乡团举办庙会乡音民俗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打造一个促进会员之间和乡亲凝聚力的平台。

潮乐团欢迎各籍贯加入

笨珍潮州会馆也将该馆属下的华乐团转型,成立一支潮乐团,欢迎各籍贯男女加入,一起发扬潮汕音乐文化。

笨珍潮乐团的前身为该会馆的华乐团,经过多年停顿后,该会馆决定将之转型,大部份的乐器需要重新添购,以符合潮乐团的条件。在阵容方面,潮乐团不像一般华乐团,组团比较简单,只需要10人以上就能组团,乐器方面以弦乐为主,少不了4把椰胡、扬琴、琵琶、小鼓、木鱼、笛子等。

笨珍潮州会馆会长黄伟通表示,潮乐团成立后,有幸获得新山融和兴儒乐社派出指导团到笨珍进行特别训练,指导学员学习打击乐器如大锣鼓、小锣鼓、大小钹、苏锣,之后让学员学习管弦类乐器。

笨珍潮州会馆早在1977年便已成立了潮乐团以推广潮乐,但后来因人事纠纷而在1980年停顿下来。后来该会馆在1985年,由时任代团长的谢礼赞和一批热心团员支持下,重新整顿,成立了一支华乐团,当时团员人数就逾20名,活跃一时,为笨珍培养华乐演奏人才,贡献良多。

然而,该华乐团运作6年之后,即在1991年因为面对团员流动、师资及缺乏经费等问题而陷入停顿。

林秀秀:潮韵组定期练潮曲

在推广乡音方面,笨珍潮州会馆组织了一个潮韵组,并在导师林秀秀的带领下定期练习潮曲,目于每周三晚上8时在该会馆三楼进行练习,参与的学员有10多位。

笨珍潮州会馆潮韵组经过多年的磨练,参加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办的潮语歌唱比赛,也曾获得佳绩,组员黄高发在现代流行歌曲组获得全国亚军,而陈木崇在古典潮曲组也获得全国亚军。

林秀秀参加潮曲赛经验丰

也是该会馆副财政的林秀秀受访时表示,潮韵组是于2013年成立,成立之初只有4、5人,当时她是有感于乡音逐渐被人淡忘,于是通过先是通过卡拉OK形式,在会馆号召妇女组成员来合唱潮曲,由她义务指导,从独唱、二个人的对唱或多人合唱都有。

“开始的时候是指导流行歌曲,后来我也教学员唱古典潮曲包括潮剧。”林秀秀自2003年起因为兴趣,也参加过多场潮曲歌唱比赛,累积了经验。

唱潮曲无师自通

林秀秀(56岁)表示,由于她自小在讲潮语的家庭成长,当时的笨珍多数人都讲潮语,也时常跟随婆婆去观看潮剧,在耳濡目染下,自小就喜欢看潮剧及唱潮曲,也在无师自通下,掌握了潮曲的歌唱技巧。

她表示,在一位老邻居的影响下,她在小时候有练习《潮州歌册》里头的的“七字歌”。

她说,要唱好潮曲,学得快,首先学员本身要懂得讲潮语;对于不同籍贯如福建及客家的学员,她也细心指导,把歌词列印出来及注音,逐字教导发音,同时要求学员多听光碟中的歌曲几遍,加强印象。

“唱潮曲必须唱出潮州的韵味,也就是要有潮腔,不然一首潮曲唱起来就像华语流行歌一样。”她也说,古典潮曲比较难学,因为需要掌握好拉音及转音,气息要够。

黄伟通:会馆须注重文化传承

另一方面,黄伟通表示,该会馆目前的会员,90%为50岁以上的人士,这些会员都会讲潮语,然而现代家庭很少人在家讲方言,都是以华语或英语沟通,因此年轻一代几乎没有机会学习到潮语。

他说,会馆的会员逐渐老化,因此会馆必须一改以往只是专注于会员的福利如颁发学业奖励金、会庆及就职礼晚宴等活动,而必须注重本身的文化传承,主办更多推动文化及习俗的活动,让年轻一代接受文化熏陶,确保乡音和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及传承给下一代。

陈俪蓉:儒乐团面对青黄不接

柔佛颍川陈氏公会儒乐团成立27年,间中曾举办儿童儒乐团,无奈孩子们都以学业为重,家长也似乎看不见戏曲可以为学业有何加分之处,纷纷都减少了练习时间,现在已没有继续开班上课了。

该儒乐团总务陈俪蓉透露,目前只有在一些演出有需要时,才会号召儿童儒乐团的团员回来集训排练,平常则已没有定时练习了。

她说,儿童儒乐团的成员也已慢慢长大,加上没有新血加入,而儒乐团目前最年轻的学员都已逾30岁,仿佛已到了青黄不接的窘境了。

儒乐团导师李美贞说,许多年轻一辈已不会说方言,也没有“环境”感染他们学习方言,渐渐地,他们连基本方言都不会说,就更加不会对戏曲感兴趣了。

她坦言,新加坡政府在推动方言戏曲方面,较本地来得积极,新加坡许多剧团都得以走入校园,让戏曲成为孩子们的课外活动,甚至每年举办大汇演,让孩子们有发挥的平台。

“我国定期也会举办戏曲或方言歌曲比赛,但许多年轻人还是会觉得戏曲是‘落伍’的东西,宁愿参加卡拉OK现代歌曲比赛。”

“我曾经受新山一所小学老师的邀请,到该校教一批学生戏曲表演,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很快,而且他们也很喜欢。”

李美贞:方言快失传了

李美贞说,不仅是潮语,许多方言都快“失传”,非常可惜。

“在戏曲方面,导师缺乏是一个问题,没有学生也是另一个问题,除了没有说方言的环境,治安也让很多学员宁愿在家,也不敢在晚上时间出来练习,渐渐地就减少了练习的次数,甚至放弃。”



笨珍潮州会馆收藏一本由汕头文明商务书馆《潮语十五音》字典(1948年)。(图:星洲日报)



《潮语十五音》为有兴趣研究潮语发音的人士提供参考及指南。(图:星洲日报)



潮韵组通过卡拉OK形式,在会馆练习潮曲。(图:星洲日报)



笨珍潮州会馆也筹备“潮州文化资讯展”,图文并茂及中英对照向各界介绍潮汕方言。(图:星洲日报)



《潮州歌册》为潮州民间文学及民歌的一项表现形式,在笨珍上个世纪也曾流行一时。(图:星洲日报)



柔佛颍川陈氏公会儒乐团成员欠缺年轻一辈,该会大门打开,欢迎新血加入。(图:星洲日报)



潮剧戏曲举手投足都是学问,无奈不受年轻人关注。(图:星洲日报)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大柔佛‧2017.02.07